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"積極推動加入《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》進程",這將加速我國石化產品進入日本、澳大利亞等高端市場。與此同時,全球領先的化工企業巴斯夫正加速推進其在中國的布局,湛江一體化基地二期項目提前投產,充分印證了外資對我國石化產業升級的長期信心。
巴斯夫在華投資升級,湛江基地建設提速
此前,巴斯夫已在上海、南京和重慶等地建立了多個生產基地,其中上海創新園更是其亞太地區的研發樞紐。然而,巴斯夫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對外投資則落地于湛江一體化基地。該基地核心裝置正在穩步推進建設,預計在2025年底正式投產。
巴斯夫在湛江的投資總額達到100億歐元,相當于五個特斯拉超級工廠的投資規模。這不僅是巴斯夫投資中國140年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也再次彰顯了廣東速度。建成后,湛江基地將成為巴斯夫在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。巴斯夫預計,在未來十年,其四分之三的產能將來自中國,這一布局無疑反映了中國市場對全球化工產業的吸引力。
為何選擇廣東湛江?
對于為何選擇落戶廣東湛江,巴斯夫亞洲大型項目總裁林漢平在2月初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:“選擇廣東,是因為巴斯夫看好廣東這一經濟引擎的未來發展。”林漢平指出,廣東市場對巴斯夫極具吸引力。這里聚集了巴斯夫眾多客戶,涵蓋交通運輸、消費品、家庭及個人護理,以及電子產品等多個快速增長的行業。
此外,巴斯夫與廣東省政府在發展目標上高度一致。廣東致力于創新驅動、優化營商環境,并高度關注可持續發展,這些因素進一步堅定了巴斯夫加碼投資的信心。“目前,我們的一體化基地核心正在全力建設中,計劃2025年底正式投產。這就是廣東速度!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互信任。”林漢平表示,巴斯夫與廣東的共同目標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。[此部分來源于:金羊網]
巴斯夫加速綠色氫能布局,助力低碳轉型
不僅在中國投資加碼,巴斯夫在全球范圍內的低碳轉型布局也在加速推進。近期,德國最大的質子交換膜(PEM)電解裝置已在巴斯夫路德維希港基地正式投入運行。該裝置由巴斯夫與西門子能源合作打造,總裝機容量達54兆瓦,每年可生產高達8000噸氫氣,每小時可為主體工廠供應約1噸綠氫原料。
該項目共安裝了72個電堆,按照生產1標方氫氣耗電5度計算,該裝置每小時可生產10800標方綠氫,每個電堆每小時可生產150標方綠氫。每年,該設備可幫助巴斯夫減少高達72000噸溫室氣體排放量。
這一項目不僅是德國規模最大的PEM制氫項目,在全球已投產的同類項目中也處于領先地位。作為全球化工行業的龍頭企業,巴斯夫正以實際行動推動可持續發展,在中國及全球范圍內加速綠色能源轉型,助力化工產業向低碳、高效方向發展。
巴斯夫在中國市場的持續深耕,既體現了外資對中國經濟和營商環境的信心,也折射出全球化工行業對低碳化、高質量發展的關注。隨著湛江一體化基地的投產,以及氫能項目的推進,巴斯夫正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,為全球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樹立新的標桿。